新機逐夢人
當我走進他的辦公室準備對他進行采訪時,他剛剛掛斷左手協調配件的手機,右手接起辦公座機:“好的,我馬上查下那個材料給你答復……”自新機試修以來,吉航公司董光昆在項目組里逐步兼顧操縱系統與結構修理兩大部位工作,爭分奪秒地工作狀態從新機進廠那天就一直持續著,那根日夜忙碌的弦就一直緊繃著。
新機試修成功對公司有著歷史性與跨越性的重大意義。作為已經成長起來的80后,作為操縱系統與結構修理的負責人,董光昆深知身上所肩負的責任與希望。新機一進廠,他與項目成員快速進入試修狀態。梳理流程,重點跟進,難點攻堅,內外協調,細節關注,時間節點的必保……每一步,每一部分,他和項目組的成員都精準以待,絕不允許有一點掉以輕心。
由于新機前期準備時間相對比較短,項目組技術人員對資料消化時間不充足,能力參差不齊,新機試修標準不同,部位不同,這些都不可避免的給試修工作帶來了難題。“新機就是要我們拿出新的方法,困難就是要我們去攻克的。”董光昆將這樣的心聲傳遞給每一個項目成員。為了制造出一個精確的加強件,他帶領項目成員一次次重復著機上測量尺寸、制造、驗合、再測量、再制造、再驗合……有時機身曲面復雜,如此反復的頻率非常大,曾經為了得到一個精準的加強件,他們把硬是把一個大“塊頭”反復驗合到一個無法再小的“小不點”。新機試修工作的同時,董光昆還兼顧著某型飛機技術方案評審材料準備工作。他將每天的時間以分秒來計算,在他的時間里已經沒有加班的概念,因為加班對他來說就是正常上班。沒黑沒白的工作狀態,家庭無暇顧及,曾有1個月沒與2歲的兒子見面的記錄。行業外的妻子氣憤地指責:“我非要看看你天天這么玩命的狀態都在忙著啥?”當妻子通過董光昆單位領導、同事了解到他此刻面臨的工作后,指責變成了理解,抱怨變成了支持。
在新機試修中,董光昆在苦干實干的前提下,十分注重內外廠的溝通協調工作。為給新機爭取寶貴的修復時間,他想方設法協調各個分廠、部門搶制結構加強件任務。在團隊策劃,主線明晰的思路下,他協調分廠間在凌晨4點緊密銜接配合趕制新機任務,做到了將原本工期提前了10天完成。在以小時計算的新機交付中,為公司新機試修贏取了黃金般的寶貴時間。與董光昆經常打交道的人都清楚他為人實在,平易近人。他充分運用自己這個特點與各個廠所協調,溝通,交流,得到了大家的理解與信任,有效地推動了結構修理與操縱系統的試修工作進展。
新機試修成功是吉航人熱切期盼的夢想,為了夢想成真,和董光昆一樣的吉航奮斗者們在試修新機的這段光輝而激情的日子,熱烈而執著的奮斗著,追逐著!(齊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