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暗夜為想變成明天,卻仍在這寂靜里奔波
《明天》是魯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說,收錄在小說集《吶喊》中,讀完《吶喊》,最讓我有感觸的是這篇《明天》。
小說的題目“明天”,我理解的含義有兩個。寶兒是單四嫂子的明天。單四嫂子,一個寡婦,靠紡紗養活自己和兒子,所以“深更半夜沒有睡”,兒子寶兒無疑是辛苦生存的單四嫂子對生活唯一的希望。而這唯一的希望,也因為單四嫂子的愚昧和社會的黑暗而隕滅了。“明天”的另一個含義,我認為是整個社會的明天,文末說“只有那暗夜為想變成明天,卻仍在這寂靜里奔波。”這里的明天,應該是千千萬萬同單四嫂子一樣被壓迫被冷漠的人想逃往的明天,也是作者所希望的,一個不再黑暗和愚昧的明天。
寶兒的死,原因是多方面的。單四嫂子愚昧無知,求神簽,吃單方,想出這些“粗笨”辦法。文中多次提及“單四嫂子是一個粗笨的女人”,其實這粗笨,應該是婦女受中國千年封建禮教壓迫,受“三綱五常”思想毒害的結果,久而久之,她們便這樣“粗笨”了。去求何小仙診斷是單四嫂子最后的辦法,她“從木柜子里掏出每天節省下來的十三個小銀元和一百八十銅錢”去找何小仙。誰知這何小仙是個庸醫,甚至與賈家濟世老店勾結騙人錢財,說他們謀財害命并不為過。他們是封建剝削者的象征,而像單四嫂子這樣的人并不知道反抗,不知道自己受害的事實。單四嫂子去何家時還有幾位病人在候診,讓人不禁擔憂還會有多少人被他害死。單四嫂子的無知和何小仙的黑心與寶兒的死有直接關系。而其他幾個人物,王九媽,藍皮阿五,咸亨的掌柜,紅鼻老拱,他們都看似好心實則冷漠。藍皮阿五幫單四嫂子抱著寶兒,但又不忘記占她便宜,看得不到好處又找借口離開。王九媽雖然熱心地幫忙打點著寶兒的后事卻又在單四嫂子哭的撕心裂肺時,“等得不耐煩,氣憤憤的跑上前,一把拖開他,才七手八腳的蓋上了”這種行為讓人不解,或者看出了當時人們對人命的冷漠。咸亨掌柜幫忙弄來棺材,但總想拿到些好處。魯迅的語調是平靜的,他總是平靜,敘述這世界最黑暗的一面,讓人陷入最深的絕望,所有人都麻木,身陷封建的沼澤而不自知,他人的不幸只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腰纏萬貫的富人,只會貪圖享樂,對弱者的幫助也銀兩全收。這是讓人悲傷的,這是魯迅文章的力量,他有一雙銳利的眼睛,一支有力的筆。
“只有那暗夜為想變成明天,卻仍在這寂靜里奔波”。這“寂靜”我認為是整個社會的寂靜,沒有人發聲,他們冷眼旁觀,視生命如草芥,庸醫,藥店,鄰居,甚至受壓迫的人自身,都渾然不覺,在這樣的“寂靜”中,那“明天”顯得更難以到來,只好繼續“奔波”。